鋼琴演奏藝術教學是一項感性與理性相互交織、相互依存的實踐活動,這一過程中,技術與情感的碰撞不可避免,教育者需要將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互融合,以引領學生學會傾聽、感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深意和藝術美感,充分掌握技術層面的演奏技巧與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表達。因此,構建基于情感表達、音樂領悟、技巧訓練“三位一體”的鋼琴演奏藝術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鋼琴藝術演奏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在藝術教學中注重情感表達
鋼琴演奏藝術教學,重在“藝術”二字,不能將鋼琴演奏藝術教學視為簡單的專業(yè)技能教學,要重視體現(xiàn)其藝術性,增強美育功能。因此,鋼琴演奏藝術教學要注重情感表達、情感互動和音樂演繹,推動學生內(nèi)化樂曲的文化深意和情感語境,并在鋼琴演奏中將這一情感體驗表達出來。一是注重改善音樂教學環(huán)境,以營造情感體驗氛圍。教師可在進行鋼琴作品的示范性教學前,重新布置音樂教室的空間陳列和藝術情景,營造與鋼琴作品一致的主題情境和音樂氛圍,以增強情感聯(lián)結和情感共鳴。二是注重改善師生互動關系,以調(diào)動積極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輕松的音樂體驗氛圍和互動關系,積極推動權威式教學關系向合作式、引導式關系轉(zhuǎn)變。教師可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零距離、零時差的互動優(yōu)勢,促推學生與校內(nèi)教師、校外教師、優(yōu)秀同輩等開展多維互動、多元互動,讓音樂教育不再是知識傳遞、內(nèi)容教授的“流水線”,而是基于主體間的良性互動、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建構起的一種意義教學空間。
在藝術教學中強化音樂領悟
從教學手段、曲目選擇等方面切入,讓學生對鋼琴作品有全面、深刻領悟,引導學生獲得音樂同理心和音樂領悟力。一是聚焦策略與手段的革新。教師應明晰鋼琴曲目所涉及的音樂要素,包括曲目作品中用到的旋律、和聲、調(diào)式、織體等要素,以及相關的音樂術語、樂句劃分、演奏技法、踏板使用等,同時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彈奏、曲目創(chuàng)編、二度演繹等,幫助學生深化音樂感知,提升教學層次。組織開展知識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深挖作品曲目背后隱藏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內(nèi)涵等,并通過學生群體間的觀念交換、思維碰撞、知識共享,深化作品背景知識和文化內(nèi)涵的深度理解,繼而提升音樂感知力、創(chuàng)造力。二是聚焦曲目作品的選擇和內(nèi)容建設。一方面,應著重體現(xiàn)作品內(nèi)容多元化。教師應選擇多元豐富的鋼琴曲目作品,通過豐富細致的聽覺訓練和主題記憶,讓學生在對不同曲目的內(nèi)在、外在情感、特征進行把握的基礎上,形成更為精準、深刻的音樂感知力與音樂領悟力。另一方面,應注重挑選國內(nèi)外經(jīng)典的鋼琴音樂作品,同時適當輔以背譜訓練、彈奏練習、慢速多聲部視奏等訓練,助力學生在音樂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巴赫(Bach)的復調(diào)鋼琴音樂作品為例,其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情感元素,教師可將其引入課堂,強化學生音樂領悟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在藝術教學中加強技巧訓練
鋼琴演奏藝術教學應堅持情感表達、音樂領悟、技巧訓練的多元一體,堅持技術與藝術并重,堅持育人與育才并重。一是鋼琴演奏藝術教學應在給予學生適當情感體驗的同時引導學生開展必要的技巧訓練。一方面,開展視奏訓練以引導學生提高視奏技巧。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指導、教學示范的作用,對學生彈奏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給予及時指導和糾正,避免無效練習和重復練習。另一方面,注重慢練,引導學生充分思考、體會、傾聽、感受不同演奏技巧、方法、速度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和層次感。二是人工智能賦能技術訓練。采用光學傳感器、壓力感應裝置等為支撐的智能交互系統(tǒng),對學生演奏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督和數(shù)字化反饋,為教師的指導教學及學生的自主糾偏和快速修正提供技術支持;應用AI伴學助學系統(tǒng)和陪練系統(tǒng)支持學生全天候技術訓練,為學生課后練習提供個性化指導。三是多元化實訓平臺的搭建。高校應通過組織開展鋼琴表演技能大賽、鋼琴基本功技能大賽等各類比賽,為學生進行專業(yè)交流、展示技能水平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組織搭建藝術實訓室、藝術表演舞臺等,為學生精進演奏技巧提供載體支持;組織學生赴校外實踐基地,革命老區(qū)、工廠車間、基層學校等進行公益表演、志愿服務,提升學生演奏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OBE理念下音樂學專業(yè)《鋼琴》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研究”(項目編號2023jyxm0835)。
(作者單位:蚌埠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